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實驗室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态 >> 正文
金則新和李鈞敏教授團隊在《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發布者: 發布日期:2023-09-26 浏覽次數:

近日,我校金則新和李鈞敏教授團隊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上發表題為“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Caprifoliaceae genome evolution 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second blooming phenomenon in Heptacodium miconioides”的研究論文(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2023, https://doi.org/10.1016/j.hpj.2022.11.008)。金則新教授和李鈞敏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李月靈博士和孫中帥博士為該文的第一作者,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為該論文的第一單位。

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是忍冬科(Caprifoliaceae)的落葉小喬木,我國特有單種屬植物,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植物,具有重要的園藝和科研價值。該研究基于Illumina、PacBio和Hi-C測序數據,完成了染色體水平的七子花基因組組裝,其大小為622.28 Mb,基因組覆蓋率約為99.81%,共注釋獲得了32075個編碼基因,組裝序列挂載到14條pseudochromosomes,super-scaffold N50長度達到41.39 Mb。該研究完成了七子花染色體級别的基因組組裝,為理解七子屬進化過程中七子花的雜交起源問題提供參考。

Fig. 1 Characteristics of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and its genome features


該研究對七子花不同發育時期的花萼進行轉錄組測序,通過轉錄組數據中萼片發育相關基因家族MADS-box表達模式,以及與GA激素合成相關基因的聯合分析,暗示着HmAP1-、HmAP3-和HmSEP-可能是七子花萼片伸長、發育和膨大的候選基因。該研究初步闡明了其“二次開花”現象的分子機制,為其獨特的系統位置和園藝價值提供了理論依據。

Fig. 2 Schematic depiction of the analysis of type II MADS-box and gibberellic acid (GA) biosynthesis genes at four sepal developmental stages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001113)、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Q19C030001; LTY22C030002)、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青年英才等課題的資助

 

文:李月靈/圖:李月靈/審核:馮榮/責任編輯:金柔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