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黨建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2012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2-11-08 點擊數量:

2012年35日上午9,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年度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以下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及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内改革發展任務,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奮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國内生産總值47.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公共财政收入10.37萬億元,增長24.8%;糧食産量1.14萬億斤,再創曆史新高;城鎮新增就業1221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4%11.4%。我們鞏固和擴大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實現了“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遏制物價過快上漲,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們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堅持正确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實施的重點、力度和節奏,努力做到調控審慎靈活、适時适度,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脹預期不斷增強,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國内要素成本明顯上升,部分農産品供給偏緊的嚴峻形勢下,我們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持綜合施策,合理運用貨币政策工具,調節貨币信貸增速,大力發展生産,保障供給,搞活流通,加強監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從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轉了一度過快上漲勢頭。

下半年,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國内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一方面堅持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不變,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繼續控制通貨膨脹;一方面适時适度預調微調,加強信貸政策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特别是小型微型企業,重點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點保證國家重大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

我們堅定不移地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确保調控政策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投機、投資性需求得到明顯抑制,多數城市房價環比下降,調控效果正在顯現。我們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财政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隐患,及時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總規模、形成原因、償還時限和區域分布。這些債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形成了大量優質資産;也存在一些風險隐患,特别是部分償債能力較弱地區存在局部性風險。

我們認真開展債務清理整頓和規範工作,嚴格控制增量,積極穩妥解決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目前,我國政府性債務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總的看,我國國民經濟繼續朝着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勢。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産業的競争力。我們堅持有扶有控,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增強發展後勁。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農業生産補貼力度,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和抗災減災,中央财政“三農”支出超過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839億元。農業全面豐收,糧食總産量實現了曆史罕見的“八連增”,連續5年超萬億斤,标志着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定躍上新台階。

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解決了639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60萬無電地區人口的用電問題,農村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三網融合、雲計算、物聯網試點示範工作步伐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

支持重點産業振興和技術改造,中央預算投資安排150億元,支持4000多個項目,帶動總投資3000億元。加快發展信息咨詢、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領域不斷拓寬。交通運輸産業快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态環境保護。發布實施“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9億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萬千瓦。加強重點節能環保工程建設,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100萬噸,5000多萬千瓦新增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安裝脫硫設施。加大對高耗能、高排放和産能過剩行業的調控力度,淘汰落後的水泥産能1.5億噸、煉鐵産能3122萬噸、焦炭産能1925萬噸。

實施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并提高補助标準,實行草原生态保護獎補政策,開展湖泊生态環境保護試點。植樹造林9200多萬畝。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出台實施促進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制定實施新10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和興邊富民行動規劃。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城鎮化率超過50%,這是中國社會結構的一個曆史性變化。勝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複重建任務,積極推進青海玉樹、甘肅舟曲、雲南盈江抗災救災和恢複重建工作。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級政府加大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投入,全國财政支出2.82萬億元。

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多項重大産品和裝備的空白。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與神舟八号飛船先後成功發射并順利交會對接,成為我國載人航天發展史上新的裡程碑。

紮實推進教育公平。深入貫徹落實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經過25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實現“兩基”目标。免除3000多萬名農村寄宿制學生住宿費,其中1228萬名中西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生活補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初步解決農民工随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

推動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高幼兒入園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首屆免費師範生全部到中小學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中央财政加大對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對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顯著增加。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範圍,服務面逐步拓展。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文化産業快速發展。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取得重要進展。大力加強群衆體育設施建設,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

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範圍繼續擴大,13億城鄉居民參保,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政策範圍内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病種範圍進一步擴大。各級财政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标準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全覆蓋,基本藥物安全性提高、價格下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進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關系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我們堅持民生優先,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全力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财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77.8%,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農民工總量2.53億人,比上年增長4.4%,其中,外出農民工1.59億人,增長3.4%

積極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衆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為1985年以來最高,連續兩年快于城鎮居民;各地普遍較大幅度調高最低工資标準;連續第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萬人受益;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以及部分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标準,對全國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等8600多萬名困難群衆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标準與物價上漲挂鈎的聯動機制。擴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降低900多萬個體工商戶稅負。中央決定将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标準,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農村低收入人口納入扶貧範圍,這是社會的巨大進步。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覆蓋範圍繼續擴大,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人數大幅增加。2147個縣(市、區)實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1334萬人參保,641萬人領取養老金。2343個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3.58億人參保,9880萬人領取養老金,覆蓋面擴大到60%以上。

解決了500多萬名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的曆史遺留問題。将312萬名企業“老工傷”人員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養老保險跨地區轉移接續工作有序推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向制度全覆蓋邁出重大步伐,這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

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出台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應、信貸支持、稅費減免等政策,着力提高規劃建設和工程質量水平,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辦法。中央财政安排資金1713億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鎮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萬套,新開工建設1043萬套。

努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加強安全生産監管,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處置、調查、問責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集中打擊、整治非法添加和違法生産加工行為。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類社會矛盾,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我們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改革任務,加大攻堅力度,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體系特别是預算管理制度,把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推進政府預算、決算公開,98個中央部門和北京、上海、廣東、陝西等省市公開“三公經費”。在全國範圍實施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出台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把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範圍擴大到全國,啟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币結算試點,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币結算業務。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啟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依法開展草原承包經營登記。推進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水資源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啟動實施電網主輔分離改革重組以及上網電價和非居民用電價格調整方案。基本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開展。

我們堅持出口和進口并重,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并舉,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積極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優化貿易結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64萬億美元,增長22.5%,其中,出口增長20.3%,進口增長24.9%,貿易順差進一步下降。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服務業和中西部地區比重提高。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01億美元。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多邊雙邊經貿關系繼續深化。

我們在民主法制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台工作和外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

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決策、正确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

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香港特别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别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複蘇進程艱難曲折,國際金融危機還在發展,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短期内難以緩解。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難下,增長動力不足,新興經濟體面臨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壓力。主要貨币彙率劇烈波動,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震蕩。國際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強化。從國内看,解決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為迫切、難度更大,經濟運行中又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

主要是: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物價水平仍處高位,房地産市場調控處于關鍵階段,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就業總量壓力與結構性矛盾并存,一些企業特别是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增多,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凸顯,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一些長期矛盾與短期問題相互交織,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國内問題和國際問題相互關聯,宏觀調控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

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節能減排、物價調控目标沒有完成;征地拆遷、安全生産、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問題還很突出,群衆反映強烈;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設亟需加強。

我們一定要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決不辜負人民的重托。

二、2012年工作總體部署

今年是“十二五”時期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我們要恪盡職守、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決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較長時期内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蘊藏着巨大的需求潛力;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發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體制條件,宏觀調控經驗不斷豐富,企業競争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東部地區創新發展能力增強,中西部地區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發展潛力有序釋放;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依然存在,勞動力資源豐富、素質提高;财政收支狀況良好,金融體系運行穩健,社會資金比較充裕。

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總體上有利于我國和平發展。我們要堅定信心,善于運用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

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穩中求進,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着力擴大國内需求特别是消費需求,着力加強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着力深化改革開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态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以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标是:國内生産總值增長7.5%;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0%左右,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同時,要在産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和經濟增長保持同步。

這裡要着重說明,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目标略微調低,主要是要與“十二五”規劃目标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着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以利于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提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綜合考慮了輸入性通脹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響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為價格改革預留一定空間。

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根據形勢變化适時适度預調微調,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億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億元,代發地方債2500億元。優化财政支出結構、突出重點,更加注重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大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強薄弱環節,加大對“三農”、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和節能環保、水利、地質找礦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大力精簡會議和文件,深化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繼續控制樓堂館所建設規模和标準,壓縮大型運動會場館建設投入。全面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和重點資金的審計。實施結構性減稅。認真落實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繼續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進行清理、整合和規範。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風險防範。按照分類管理、區别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繼續妥善處理存量債務。

進一步清理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堅決禁止各級政府以各種形式違規擔保、承諾。同時,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将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币政策。按照總量适度、審慎靈活的要求,兼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穩定和防範金融風險。綜合運用各種貨币政策工具,調節好貨币信貸供求,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廣義貨币預期增長14%。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對符合産業政策、有市場需求的企業特别是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繼續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産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完善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币彙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大力發展外彙市場,豐富外彙産品。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的彙率避險工具,管好用好外彙儲備。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和監管協調機制,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控。規範各類借貸行為,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

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須堅持突出主題、貫穿主線、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穩增長,就是要堅持擴大内需、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努力克服國内外各種不穩定不确定因素的影響,及時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控物價,就是要繼續采取綜合措施,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反彈。

調結構,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惠民生,就是要堅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辦成一些讓人民群衆得實惠的好事實事。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推進改革開放,着力解決影響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促和諧,就是要正确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積極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隐患,防止局部性問題演變成全局性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2012年主要任務

()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擴大内需特别是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是今年工作的重點。

着力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大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鼓勵居民消費政策。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家政、物業、醫療保健等服務業。鼓勵文化、旅遊、健身等消費,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态。支持引導環保建材、節水潔具、節能汽車等綠色消費。擴大消費信貸。加強城鄉流通體系和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改善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不斷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促進投資和消費良性互動。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加強政府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引領作用,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有序推進國家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把好土地、信貸、節能、環保、安全、質量等準入和審核關,加強對重大項目特别是政府和國有投資項目的監管、督查,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

()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這是關系群衆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點工作。要在有效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管好貨币信貸總量、促進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搞好價格調控,防止物價反彈。

增加生産、保障供給。繼續把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作為穩定物價的重點。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主要農産品供給。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穩定和提高本地應季蔬菜自給水平,同周邊地區和優勢産區協作建設“菜籃子”産品基地。加強重要商品産運銷銜接,完善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做好主要農産品收儲和投放,增強市場調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嚴格執行蔬菜等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認真落實對農産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社區平價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勵城市連鎖超市、高校、大型企業、社區與農産品流通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對接,減少流通環節,增加零售網點,充分發揮流通主渠道作用。

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擴大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範圍,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稅收政策。調整完善部分農産品批發、零售增值稅政策,推動流通标準化、信息化建設。要多管齊下,切實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間成本降下來,真正讓生産者和消費者都得到好處。

加強監管、規範秩序。重點加強對食品、藥品價格和醫療、通信、教育等服務收費的監督檢查,堅決治理交通運輸領域亂收費亂罰款,糾正大型零售商業企業違規收費行為,嚴厲查處發布虛假信息、囤積居奇、操縱價格、惡意炒作等違法行為。把握好輿論導向,正确引導社會預期。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要更加重視農業現代化。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

穩定發展農業生産,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産行動,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着力提高單産。引導農民調整結構,擴大緊缺、優質農産品生産,支持蔬菜、肉蛋奶、水産品等生産。農業補貼要繼續增加總量,提高标準,擴大範圍,完善機制,新增補貼重點向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各種生産服務組織傾斜。

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今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糧油、生豬等重要農産品生産大縣獎勵補助資金。實施新10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标準,全面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加大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力度,讓扶貧對象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大對良種繁育、疫病防控、農産品質量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完善農業技術補貼制度,促進先進适用農業技術到田到戶。建好現代農業示範區,推進高産創建和标準化創建。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農”的投入拟安排12287億元,比上年增加1868億元。要搞好灌區配套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大土地開發整理複墾力度,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标準基本農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加強農村水電路氣以及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加快農村危房改造,繼續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深化農村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要認真搞好土地确權登記頒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是法律賦予農民的财産權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發展适度規模經營。嚴格保護耕地。制定出台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農業産業化、組織化程度。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國有農場、林場體制改革。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關鍵在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既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内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産業盲目擴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産業。擴大技改專項資金規模,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

以汽車、鋼鐵、造船、水泥等行業為重點,控制增量,優化存量,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落實并完善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科技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活力。實施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财稅、金融政策,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态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關鍵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污染。要抓緊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順能源價格體系。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築、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和千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減排,進一步淘汰落後産能。加強用能管理,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實施節能發電調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節能采購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優化能源結構,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積極發展水電,加快頁岩氣勘查、開發攻關,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強能源通道建設。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開展節能認證和能效标識監督檢查,鼓勵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着力解決重金屬、飲用水源、大氣、土壤、海洋污染等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嚴格監管危險化學品。

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推進生态建設,促進生态保護和修複,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成果,加強草原生态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進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嚴格保護江河源、濕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區。加強适應氣候變化特别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堅持共同但有區别的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建設性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态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充分發揮各地特色和優勢,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力度,加快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積極支持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争與合作。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加強和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流動,引導産業有序轉移,推動區域經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要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從各地實際出發,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根據資源環境和人口承載能力,優化全國生産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和與國土規模、資源分布、發展潛力相适應的人口布局。各類城市都要夯實經濟基礎,創造就業機會,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管理服務,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把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工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合理引導人口流向,讓更多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加強對農民工的人文關懷和服務,着力解決農民工在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子女入園上學、住房租購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逐步将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民工。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讓農民無論進城還是留鄉,都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國家強盛、民族複興的必由之路。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國财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内生産總值的4%編制預算,地方财政也要相應安排,确保實現這一目标。教育經費要突出保障重點,加強薄弱環節,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逐步解決考試招生、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推進學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資源配置要向中西部、農村、邊遠、民族地區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繼續花大氣力推動解決擇校、入園等人民群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農村中小學布局要因地制宜,處理好提高教育質量和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關系。辦好農村寄宿學校,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确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加強學前教育、繼續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辦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需要緊密結合,提高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完善國家助學制度,逐步将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覆蓋到所有農村學生,擴大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範圍。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各級各類教育領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關系國家的未來,我們一定要把這項事業辦得更好!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支持企業加強研發中心建設,承擔國家和地區重大科技項目。引導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為企業研發中心服務,更好地實現産學研有機結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平。推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完善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倡導學術誠信,鼓勵獨立思考,保障學術自由,弘揚科學精神。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

全面加強人才工作。深化人才體制改革,大力培養造就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完善人才培養、任用、評價、激勵機制。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社會環境。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就業是關系國家發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各級政府務必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扶持就業容量大的現代服務業、創新型科技企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退役軍人技能培訓與就業安置工作。

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農村、基層、中西部地區建設。加強職業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對勞務派遣的規範管理,開展勞動關系争議排查,加強勞動監察和調解仲裁,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今年年底前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加強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工作,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加強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銜接。多渠道增加社會保障基金,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監管,實現保值增值。加強社保服務能力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各類社保經辦機構進行整合歸并,有些服務可委托銀行、商業保險機構代辦。加快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發放。

大力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務水平。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補助标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開尿毒症等8類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範圍。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實行醫藥分開、管辦分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加快形成對外開放的多元辦醫格局。充分調動醫務工作者積極性,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預防控制嚴重威脅群衆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加強藥品安全工作。扶持和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質量。加快實現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全覆蓋,将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範圍擴大到60%的縣(市、區)。提高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特殊扶助标準。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

做好婦女兒童工作,擴大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覆蓋面,提高婦女兒童發展和權益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努力讓城鄉老年人都老有所養,幸福安度晚年。

繼續搞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在确保質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萬套,新開工700萬套以上。抓緊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加快建設城鎮住房信息系統,改革房地産稅收制度,促進房地産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城鄉基層群衆性自治組織的自治能力。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動實行居住證制度,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好服務。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加快建設國家電子政務網。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

加強和改進互聯網管理,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實施安全發展戰略,加強安全生産監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僞劣商品行動。增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加強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

()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優秀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要提供優質豐富的文化産品,不斷滿足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榮辱、講正氣、守誠信、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

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檔案事業。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提高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深入開展對外人文交流,促進中外文化相互借鑒。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産業協調發展。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當代中華兒女一定要肩負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曆史重任。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正确抉擇。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尊重群衆首創精神,大膽探索,以更大決心和勇氣繼續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等各項改革,破解發展難題。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是: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财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與地方及地方各級政府間财政分配關系,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深化土地、戶籍、公共服務改革,理順城市與農村的關系,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推進社會事業、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有效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推進依法行政和社會管理創新,理順政府與公民和社會組織的關系,建設服務、責任、法治、廉潔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點任務是:深化财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分稅制,健全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完善縣級基本财力保障機制。穩步推進地方财政預算、決算公開。深化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及國債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費稅制度。全面深化資源稅改革,擴大從價計征範圍。深入推進國有控股大型金融機構改革,規範發展小型金融機構,健全服務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體制機制。

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入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研究推進鐵路、電力等行業改革。完善和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營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争、共同發展的環境。

深化價格改革。穩妥推進電價改革,實施居民階梯電價改革方案,完善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定價機制。逐步理順煤電價格關系。完善成品油價格改革,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調整各地水資源費征收标準,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開展碳排放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補償機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标準。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财産性收入。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嚴格規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進機會公平。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護合法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别,分類指導、分業推進、分級組織、分步實施,深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推進政府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尊重和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行政,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粗暴執法、渎職失職和執法腐敗等行為。

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争,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各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着力解決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格依法設定、實施、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嚴禁領導幹部插手政府采購、工程招标、土地礦業權拍賣等經濟活動。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加強行政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嚴厲懲治腐敗分子。

()努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我國對外開放已進入新的階段,進出口貿易、雙向投資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适應新的形勢,創新對外經濟工作思路,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保持對外貿易穩定發展。我們強調擴大内需,但決不能忽視外需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貿政策基本穩定。穩定出口退稅政策,擴大貿易融資和信用保險,改進海關、質檢、外彙等方面的監管和服務,幫助企業克服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難和壓力。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深入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培育自主品牌、營銷網絡和研發中心,引導加工貿易向産業鍊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轉移。鞏固美日歐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

穩定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産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産品出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承接服務外包。制定加強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指導意見,完善進口政策,搭建更多的進口促進平台,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

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更加注重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實施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現代服務業和中西部地區。

實施“走出去”戰略。我國正處于對外投資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要加強宏觀指導,強化政策支持,簡化審批手續,健全服務保障。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開展境外能源、原材料、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合作和跨國并購。創新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業相互協同、集群發展。放寬居民境外投資限制。加強對外投資風險管理,維護我境外企業人員和資産安全。

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努力保持與發達國家經貿關系穩定發展,全面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繼續推進自貿區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建設,加強與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繼續在多哈回合談判、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各位代表!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國家才能興旺發達。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和發展少數民族事業規劃。堅定不移地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認真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維護宗教團體、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衆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全面貫徹黨的僑務政策。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支持他們積極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

各位代表!鞏固的國防和強大的軍隊,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強後盾。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紀(13.94,-0.13,-0.92%)新階段軍隊曆史使命,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不斷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争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

加快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步伐。大力提高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着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積極穩妥地實施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全面建設現代化武裝警察力量。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堅決完成反恐維穩、處置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等任務。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香港、澳門與祖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我們将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支持特區政府積極應對國際經濟風險挑戰,維護經濟金融穩定和長期繁榮發展。銜接和落實好支持港澳經濟社會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大幅提升内地對港澳服務貿易開放水平,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對接,深化合作,支持港澳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

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建設離岸人民币業務中心。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推進橫琴新區建設,促進經濟适度多元發展。我們相信,有偉大祖國作為堅強後盾,香港、澳門同胞一定能夠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過去的一年,兩岸關系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積極進展。反對“台獨”、認同“九二共識”,鞏固交流合作成果,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日益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意願。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增強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意基礎,拓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