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墾荒精神有感
——20科學教育12班 戚雨軒
墾荒精神不老,紅船精神永存!
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先後5批來自溫州、台州的467名青年墾荒隊員,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号召,毅然登上滿目瘡痍的大陳島,以滿腔熱情、沖天幹勁和熾熱青春,與駐島部隊一起開展戰天鬥海的墾荒事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艱苦創業是什麼?墾荒隊員不畏困難、不等不靠,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将一座荒島打造成海岸邊冉冉的明珠。荒涼不算什麼,孤獨不算什麼,心中有目标,手上有力量,什麼做不成?結合我國的國情,黨領導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以不滅的精神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奮發圖強是什麼?奮發圖強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力量源泉。墾荒隊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圖強的精神狀态,堅定目标不動搖,抓住機遇不放松,堅持發展不停步,最終創造出了不辜負時代和人民期待的墾荒業績。可以說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每一種挫折或不利都帶有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在挫折當中學會奮發圖強是磨練意志,增強能力的極好機會。
無私奉獻是什麼?作為無産階級人生觀的表現,同時也是革命軍人高尚職業道德的表現,它是中國的光榮傳統,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墾荒隊員把汗水灑在大陳島的每一個角落,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們沒有抱怨,隻有奉獻,完美诠釋了火熱的青春和無悔的年華。
開拓創新是什麼?重複别人的事情,走别人的老路,在眼前或許能取得一點點成績,但絕對無法真正的走遠。大陳島墾荒隊員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用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打開了新局面,他們開天辟地,使曾經荒蕪的大陳島變得生機勃勃。
現今大陳島墾荒精神等紅色文化的研究闡釋作為研究中心的首要任務,并努力為市政府提供台州市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和開發的決策依據,争取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和獨特的文化精神。
參觀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不僅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台州大陳島墾荒時期各奉獻人物所走過的風雨曆程,重溫台州黨建發展史,還給我們帶來革命先烈的精神熏陶,提升了自身的黨性。現在,我無比的希望能成為新一代建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動心得
——20科學教育12班 倪夢夢
經過本次活動,我對大陳島墾荒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對當時一片荒蕪的大陳島,墾荒人員不僅未曾有半分退卻,更有謊報年齡也要參加大陳島墾荒的少年英雄,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是青年人們報效家國的熱血,是不顧一切将自己奉獻給國家的覺悟。而這份精神,正是我們這些後來者們應該傳承的珍貴财富。
相比與當年的艱苦條件,如今的社會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可優越的環境下的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己是否還擁有像我們的前輩那樣義無反顧的奉獻精神。經過這次學習,我的心裡大緻形成了一個方向。在不同的時代下。我們應該用不同的方式去支持祖國的建設,而不變的,正是内在的精神。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這十六個字的大陳島墾荒精神也應在生活中诠釋。它号召我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信念,以堅定的信念支撐起精神的脊梁。它要求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心浮氣躁、神情飄忽,更不能得過且過、随波逐流,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在通往前方的路上走的更遠。它勉勵我們要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一絲不苟,以嚴謹細緻的态度建設自己那不能有一毫米誤差的人生大廈。它期待我們無私奉獻,若日後以成功者的姿态面向社會時,莫忘了幫助過你的人以及你需要幫助的人。大陳島的墾荒在五十年前已經結束,但是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生命中的墾荒卻是沒有終點的。
學業維艱,奮鬥以成。在前進的道路上,困難不可避免,挑戰随時都有,失敗不可避免。讓我們振奮精神,勇立潮頭,不為困難,迎難而上,做新一代的“墾荒者”
也希望我們能成為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宣揚者,讓廣大青年能夠更好地了解台州大陳島墾荒時期各奉獻人物所走過的風雨曆程,緬懷革命先烈,了解台州黨建發展史,繼承革命先烈遺志,接受“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熏陶。讓大陳島墾荒精神滲透于生活,學習,建設祖國等方方面面!
傳承大陳島墾荒精神走好新時代奮進之路
——20科學教育12班 潘盼
60多年前,先後5批來自溫台地區的467名青年積極響應國家“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号召,奔赴大陳島墾荒,以滿腔熱情投身大陳島建設,以青春和汗水鑄成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大陳島墾荒精神。
60多年後,我們身處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在學長的解說下深入了解了這些舍己為人、義無反顧的前輩們的事迹與精神,并對此深有感觸。“傳承大陳島墾荒精神,走好新時代奮進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是我們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陳島的建設固然離不開這些毅然投入建設的墾荒隊員們,他們高喊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把青春獻給大陳島!”的口号,即使完成了墾荒的曆史任務,也仍然堅守在大陳島,進一步負擔起建設的新任務。但是,中國共産黨也在大陳島的建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是中共領導人多次赴大陳島視察,聽取墾荒隊員的意見,支持鼓勵大陳島的建設,才使大陳島在傳統海洋漁業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以“海島旅遊+兩岸文化”為主體的、獨具特色的小康發展之路。
從中國共産黨支持鼓勵大陳島的建設發展中,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了中國共産黨的性質以及它對我們國家的重要性。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标是實現共産主義。正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加上墾荒隊員的滿腔熱情,才成就了如今煥然一新的大陳島。
大陳島墾荒的前輩們,用幾十年的艱辛付出,為我們留下了四條寶貴的墾荒精神。其中,艱苦創業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動人篇章;奮發圖強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力量源泉;無私奉獻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寶貴财富;開拓創新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價值導向。
作為青少年,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讓墾荒精神綻放時代的光芒,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提供精神力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傳承大陳島墾荒精神,走好新時代奮進之路”,既有利于提升我們自身的素質,更有利于社會、國家的發展!
不忘墾荒初心,牢記奉獻使命
——20科學教育34班 李珂雨
3月27日上午10點,在學長學姐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人參觀了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
一段段史料,一幅幅圖片,一個個名字……在張賈凡學長的介紹下,曆史的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重現了60多年前在大陳島上發生的故事,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台州人民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
19世紀50年代,國民黨曾在大陳島上布下重兵。但在我們黨堅持不懈的争取下,國民黨終于選擇了撤退,實行了“金剛計劃”。上陳島,下陳島的民衆都被強行移至台灣,大陳島上的基礎設施全被毀掉,還埋下了地雷。此時的大陳島雖滿目瘡痍,但先後5批來自溫台地區的467名青年墾荒隊員,積極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号召,毅然而然地選擇以滿腔熱情、沖天幹勁和熾熱青春登上大陳島,與駐島部隊一起開展戰天鬥海的墾荒事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孤島牧羊倌張壽春,墾荒音樂人金可人,文書池德傑,船老大柳興法……他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态;他們把自己的汗水灑在了大陳島的每個角落,堅持發展不停步;他們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用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打開了新局面;他們開天辟地,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和海洋養殖業,使曾經荒蕪的大陳島到處生機勃勃。
在當時五批上島墾荒隊員中,最小隻有14歲,但是不久後最小的孩子就變成了新生兒。大陳島上選擇堅守的不僅是墾一代,還有墾二代,墾三代……墾荒軍民們不懈奮鬥和我黨幹部們的持續關注,通過無數人的努力才沒有一塊好地的大陳島變成了如今美麗的旅遊勝地。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又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後代、椒江區12名小學生回信,希望孩子們牢記老墾荒隊員當年的奮鬥精神,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準備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60多年來,大陳島墾荒精神接力傳承、曆久彌新,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已成為當代浙江精神的有機構成部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傳承革命文化傳統的生動體現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因。也是新的曆史時期台州市貫徹中央“學習弘揚紅船精神用偉大精神推動偉大實踐”指示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挂大陳島和老墾荒隊員,多次肯定大陳島墾荒精神,勉勵新一代建設者繼承和弘揚墾荒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但有的人卻于這瞬息中迸發出了永恒的光芒,閃耀在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中。先輩們如山的背影告訴我們:生命并不短暫,短暫的是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使命,當我們扛起責任在這條漫漫長路上攜手前行時,頭頂的群星正愈加閃耀。不忘墾荒初心,牢記奉獻使命!
秉持墾荒精神,傳承墾荒文化
——20科學教育34班 周珂楠
墾荒精神,即大陳島墾荒建設者留下來的“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通過參觀校内的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我深刻感受到父輩的艱辛與奉獻,以及深切愛國之情。墾荒精神是大陳島墾荒人員的精神核心,更是我們的精神追求。它無不體現着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通過參觀,我了解了大陳島的曆史及墾荒曆程。1955年2月,國民黨當局施行了大陳島撤退,毀壞島内設施,向台灣撤離,由此大陳島變成了一片凄涼的荒地。1956年1月,共青團中央向溫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的号召,然後首批青年登上大陳島,墾荒生活從此開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墾荒人員秉持着“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初心,經過一代又一代地更替、多年的奮鬥,成就了如今富有傳奇色彩的着名島嶼——大陳島,同時大陳島也成為一個氣候宜人、海産豐富的旅遊勝地。
通過參觀,我了解了一些墾荒人員的曆史事迹,墾荒帶頭人——王宗楣、墾荒中的音樂家——金可人、孤島牧羊倌——張壽春……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陳顯坤烈士,他一腔熱血灑島嶼,他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他17歲參與墾荒,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幹着辛苦的活,是“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的體現者。而24歲的他,卻因為救人而犧牲,墾荒隊員在收斂他的遺體時,發現他口袋裡裝着領導已批準的第二天去上海探望母親的請假條。他是多麼孝順,卻再也沒有機會與母親相見。他是“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者,也是中華美德的貢獻者,更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承者。
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黨委書記崔鳳軍曾言:“市校合作共建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一項基本職能,不斷挖掘墾荒精神的新時代内涵,推進墾荒精神的現代化和大衆化,既是高校全面融入地方辦學的必要條件,也是打造校城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作為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的學生,我們應以前人我榜樣,堅持墾荒精神内化于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作為時代的新人,我們應繼續弘揚“墾荒精神”,在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傳承墾荒文化。
建設新時代美麗台州,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
——20科學教育34班 孔琳慧
以史鑒今,立黨治國。認真學習黨史,是适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活動,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科學教育專業學生黨支部特舉辦以“不忘墾荒精神·牢記奉獻使命”為主題的黨日宣講活動。能與其他同學一起參加此次活動,我感到很榮幸。
此次活動大緻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同學們一起在張賈凡學長的帶領下,分别參觀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各展區。在學長的解說下,我們先是觀看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陳島墾荒隊員後代的回信,認識了石雕上的重要人物,再是了解了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核心: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緊接着,學長帶領我們來到了另一面展示牆前,為我們簡單介紹了自1955年以來墾荒精神的發展曆程。在“墾荒隊員風采”牆面前,學長為我們介紹了陳顯坤、張壽春等墾荒隊員的先進事迹。第二個環節為個人自由參觀。在自由參觀過程中,我了解到了更多無私奉獻的墾荒隊員事迹:作為獨生女卻毅然報名參加墾荒隊,實幹從不抱怨,奮鬥未曾言苦的缪茜茜;自加壓力,積極創新,發展生産,建碑出書的墾荒帶頭人王宗楣;受命于特殊重任,關心愛護培養墾荒隊員,與他們同甘共苦,戰勝困難的盧育生……我為他們的事迹震驚也感動。最後一個環節,全體人員在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中的“精神牆”前,進行合影留念。
經過本次活動,我們将更好地了解台州大陳島墾荒時期各奉獻人物所走過的風雨曆程,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台州黨建發展史,繼承革命先烈遺志,接受“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熏陶。最後以一首來自萼亭的《艱苦奮鬥建大陳》來結尾:“足蹬雲霧頭頂天,銀鋤飛舞大陳山。逐舊更新建美錦,我們幹勁用不完。熱火燒海魚蝦起,汗珠滴石潤梯田。艱苦奮鬥建大陳,社會主義早實現。”
難忘峥嵘歲月,初心再啟新程
——20科學教育34班 黃心怡
大陳島的墾荒史,是一部熱血青年積極投身祖國海防事業的奮鬥史,也是一部催人奮進的創業史。墾荒隊員們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物質财富,更多的是享之不盡的精神食糧。
從1956年1月到1960年7月,共有5批、467名墾荒隊員先後登上大陳島,用激揚的青春力量書寫了海島墾荒的曆史, 将飽受戰争創傷的荒涼小島建成了充滿生機的東海明珠。六十多年來,三代墾荒人直面重重困難,突破一次又一次考驗, 從上島墾荒到下海捕魚,從荒無人煙到遊客紛至,從破舊衰敗到摩登現代,半個多世紀過去後,這片島上世界已曆經滄桑巨變,正以全新的風貌屹立在世人眼前,而當初那批熱血青年鬥天鬥地、艱苦創業所鑄就的大陳島永恒的豐碑——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卻永不褪色,引領并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書寫新的時代篇章。偉大時代唿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傳承并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全體中華兒女在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而奮鬥的内在動力。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這十六個字的大陳島墾荒精神也應在生活中诠釋。它号召我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信念,以堅定的信念支撐起精神的脊梁。它要求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心浮氣躁、神情飄忽,更不能得過且過、随波逐流,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在通往前方的路上走的更遠。它勉勵我們要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一絲不苟,以嚴謹細緻的态度建設自己那不能有一毫米誤差的人生大廈。它期待我們無私奉獻,若日後以成功者的姿态面向社會時,莫忘了幫助過你的人以及你需要幫助的人。大陳島的墾荒在五十年前已經結束,但是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生命中的墾荒卻是沒有終點的。
大陳島墾荒精神代代相傳,永不落伍,永放光芒。有人說,新時代,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國家富裕了,社會高度發展了,大陳島墾荒精神已經過時了,不重要了。不,新時代,更需要大陳島墾荒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活躍分子,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反映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新時代凝聚新共識,新征程更需新作為。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更是年輕人的時代,讓我們追尋大陳島墾荒精神,在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團結拼搏,努力工作,傳承時代精神。
六十多年前,最初的墾荒人譜寫出一曲艱苦奮鬥的贊歌;六十多年後的今天,青年與大陳島同在,青年與祖國同在,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墾荒人。
弘揚大陳墾荒精神,彰顯青年擔當
——20科學教育5班 蔡凱玥
習近平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陽春三月,春雨蒙蒙。經曆春雨的洗禮,這世間的萬物顯得那麼幹淨、純粹、充滿生機。在這欣欣向榮的日子裡,我們在學姐學長的帶領下,走進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中心。從大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塊大石雕,上面分别雕刻着五幅圖景。在學長的講解下,我們明白了原來這五幅圖,代表着五代墾荒人在島上繪就的墾荒故事。1955年,國民黨從大陳島撤退,他們将居民的房子全部炸毀,帶走全部物資,破壞一切基礎設施,還埋下了一萬多枚地雷,大陳島的破敗不堪很快就被共青團中央得知。1956年,平均年齡隻有18歲的227名青年志願墾荒隊隊員來到大陳島。1956年2月2日的鳳尾山頂有着這樣一幅畫面:227名青年面對着飄揚的隊旗,在副隊長王宗楣的帶領下,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絕不退縮,堅持建設,與英雄防軍一起,用辛勤的勞動,把海島變成可愛的家鄉。”在一群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青年的奮鬥下,他們開墾荒地,辦起畜牧場,啟動了島上的農業生産。經過一年的努力,大陳島收獲了大豐收。
艱難險阻并沒有吓退有志青年,而是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墾荒青年,以海島為家,投身建設大陳島。如今的大陳島已然從破敗不堪的荒島逐步變成了“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交通設施的完善,第三産業的蓬勃發展,大陳的現在,呈現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64年的風雨,曆經時代的熔鑄,一代又一代大陳青年譜寫的“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早已融入台州人的血脈。
作為新時代的台州青年,我們應銘記大陳島墾荒曆史,牢記墾荒精神,将這巨大的精神能量,熔鑄于内心,外化于行動,見之于實效。我們要擔起黨和群衆賦予的使命,在服務群衆,服務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彰顯青春之責任、青春之擔當。
學大陳島精神,創新時代精神
——20科學教育5班 俞傑妮
第二次到大陳島墾荒精神中心的學習基地又是另一種味道,這次沒有了那份陌生的距離感,而是一種久居台州重逢的舊友。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是一種力量,墾荒人努力奮鬥換來的大陳島新生給我這種力量感是潛移默化的,是我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學習的時候的信心,讓我知道生命的偉大在于不順從,不順從困難和災難帶來的重壓,就像在于小草迸開石頭向往美好。
學長對大陳島精神的介紹不僅僅是一種介紹,更是表達他内心對墾荒精神的敬畏,也是希望我們也能體會到上一輩的艱苦和堅持。
這次講解的過程中幾次重點提到習近平主席對大陳島墾荒精神的贊揚和鼓勵。我更加明白了大陳島精神的偉大和意義。先後5批來自溫台地區的467名青年墾荒隊員高舉團中央授予的“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隊旗,高喊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把青春獻給大陳島!”的口号,義無反顧地登上大陳島,投入到重建大陳島的偉大事業中去。這些言語不是簡單的口号,是他們發至内心對祖國和大陳島未來的願望,每一個熱血的人聽到這樣的口号都會内心充滿激昂的幹勁。
這些可愛的墾荒人們在大陳島上發生了許多可愛的事,有“三把火”養豬,也有“兩條中華”的質樸。他們的精神值得被記憶。
在後來的精神繼承上,這份刻骨銘心的記憶也被在一直被回憶習近平總書記又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後代、椒江區12名小學生回信,希望孩子們牢記老墾荒隊員當年的奮鬥精神,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準備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墾荒精神過去存在,現在發揚,也将永遠存在。這次大陳島精神學習留給我很多思索,有對上一輩的感恩;有對這個時代的感激;也有對自己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