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動态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黨建工作  -  黨群動态  -  正文

第20170325期“黨員沙龍”活動體會文章選登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7-04-05 點擊數量:

觀台州市博物館有感 

15環境工程陶海琴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思想政治學習,同時增加學生黨員之間的促進交流,本黨支部今日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參加了“黨員沙龍”活動,意在“傳承曆史文化,深化黨性修養”。

    通過參觀台州博物館,了解台州從古至今的曆史文化,從而深化黨性修養,激發青年黨員作為紅色文化傳承者的深刻意識。步入博物館就被其磅礴氣勢所震撼,場館分四層:一層為臨時展廳,二層為“山魂海魄”台州曆史文化陳列館,三層為“大地情懷”台州民俗陳列館,四層為民間收藏專題展廳。

    走過每處都會将這些曆史文化留存在一張張照片中,來回味來紀念這段學習經曆, “山魂海魄”曆史廳分靈江之畔、章安古港、天台之州、赤城潮湧四個篇章,以十萬年前的靈江人化石、台州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青銅器、陶器等藏品為主,結合場景再現以及多媒體手段,訴說着台州九千年曆史文化故事;看着那一段段的文字或許感觸不深,但眼前一幕幕呈現着的場景定會讓你難以忘懷贊歎不已,也或許就是博物館的傳承意義。

   “大地情懷”民俗廳采用明代偉大的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的文化地理學理論,從生态、生計、生活三大方面來解讀台州山地、平原與海濱地區人民的生存狀态及風習民俗,描繪出一幅山谷之民、澤國之民、海濱之民多元交融、豐富多姿的絢麗畫面。最讓我感歎的莫過于民俗廳陳列着的一個個人像,從指尖到發絲都那麼的真實,說是身臨其境也不為過。

    四層展廳展出的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刺繡名家個人收藏的不同年代的刺繡展品,絲巾、披肩、百褶裙,現在流行着的服飾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過;起源于北宋時期的纏足,“三寸金蓮”竟隻有手掌大小,博物館的參觀随着觀念的刷新,許多東西随着時代的進步在改變,但也有太多東西是不會變的。

    台州地處“山海之間”,山之魂、海之魄,作為台州人精神世界的兩個支點,使台州不僅有着硬氣的城市品格,更有容納山谷、澤國、海濱的文化地理特征。每個地方都有着其獨一無二曆史文化,也一定會被人們紀念被廣為流傳,這次的“黨員沙龍”活動博物館之行讓我了解了更多不曾聽聞的曆史,也有了頗多感慨,更加明确自身的責任和義務,相信每一次參觀都是一種不同的體驗,都能學到不同的東西。

 

台州台州

15環境工程 馮潔琦

博物館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代表着當地曆史文化風味的所在。都說了解一座城,那麼博物館就是了解台州這個地方最好的窗口。3月25日,我們一行人在王培蕾老師的帶領下,去了台州市博物館進行黨員沙龍活動。

雖說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台州人,但是對台州的曆史、文化等了解确是少之又少。在參觀博物館期間,王培蕾老師的一番話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對于你們,隻有在了解台州曆史風俗和文化後,才能證明你是在這地方真正地生活過,我不希望你們在台州生活四年之後還對這個地方一無所知。

台州市博物館提供給大家的不僅僅是一種物化的彙集與并置,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性的集聚。在博物館裡,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品來源賦予博物館完全不同的風貌。它在無形中折射出台州這個地域的精神文化厚度。

博物館陳列區共四層。一層作為臨時展廳,用于引進國内外精品特色展覽。二層為台州曆史文化陳列——山魂海魄,以展示台州人文精神的曆史淵源和發展脈絡。二層劃分為五大塊。第一塊為靈江之畔——史前時期的台州。講述了靈江與靈江人,靈江兩岸的新石器文化  以及瓯越之民。我們村就在靈江邊上,可以說,靈江見證了我的成長,所以對于靈江,便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在看到博物館對靈江的介紹時,對于靈江的記憶也就如江潮般湧來:夏天江壩上的散步吹風,村裡人成群結伴去江邊抓螃蟹,八月十五圓月下看靈江潮漲……帶着記憶沿着博物館繼續參觀第二塊章安故郡——秦漢三國六朝時期的台州,第三塊天台立州——隋唐兩宋時期的台州,第四塊赤城潮湧——元明清時期的台州以及第五塊尾聲:辛亥風雲。參觀完第二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台州先輩們在經曆了風雲激蕩歲月後,以及苦難磨砺中的奮進拼搏,才有了現在我們所生活的安定台州。戚繼光以及各個奮勇拼搏抵抗倭寇的先輩都是我們台州人民的驕傲。

三層為台州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陳列,采用明代偉大的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臨海人)“澤國”、“山谷”、“海濱”的人文地理論述來講述台州的風土民情。四層則是由多個小展廳組成,各式各樣的刺繡體現了中國手工藝的精緻美妙。

參觀完博物館,我對台州的了解又多了一分,對台州的熱愛又多了一分。我為身為台州人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是啊,此行不枉。

        

                   遊台州博物館有感

               15環境工程 楊文意

星期六,黨員沙龍活動去參觀台州博物館,我有幸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其中。剛開始并不明白黨員沙龍活動為什麼要去參觀台州博物館,到後來參觀的過程中明白了原因。古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隻有了解曆史,才能更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台州博物館,共有4樓。一樓為臨展廳;二、三樓分别為“山魂海魄——台州曆史文化陳列”和“大地情懷——文化地理學視野中的台州民俗陳列”;四樓是民間收藏專題陳列(這次看到的是曆史悠久的台州刺繡)。

台州地處“山海之間”,山之魂、海之魄,所以到二樓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便是壯觀的山海模型。正是這樣的山魂海魄構成了台州人精神世界的兩個支點,使台州不僅有着硬氣的城市品格,更有容納山谷、澤國、海濱的文化地理特征。

二樓展廳共分為靈江之畔、章安古港、天台之州、赤城潮湧四個篇章,有十萬年前的靈江人化石、台州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青銅器、陶器等藏品,結合精彩的人文事迹訴說着台州九千年曆史文化故事。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明靖難之役後方孝孺被誅殺的事件。當時讨伐燕王朱棣的诏書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朱棣奪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儒生中尤其是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方孝孺,已經是名聞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學識品德為四海所稱頌,在他看來這是違反綱常倫理道德的.明成祖朱棣要拟即位诏書,大家紛紛推薦方孝孺,方孝孺不肯,明成祖威脅說“你不怕被誅九族嗎?”,方孝孺說“即使誅我十族又怎樣?”,于是被株連九族。這個事件 典型地反映出台州人性格中的不屈不撓的硬氣品質。另一個令我欽佩的則是戚繼光抗倭寇的事件,讓我不禁感歎古人的智慧與勇氣。

“大地情懷——文化地理學視野中的台州民俗陳列” 是從生态、生計、以及生活的相關性來解讀台州山地、平原與濱海地區人民的生存狀态及風習民俗,描繪出一幅山谷之民、澤國之民、海濱之民多元交融、豐富多姿的絢麗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從前的生活方式,以及古人的智慧。

台州刺繡曆史悠久,四樓這次的臨展主題為“繡都藏繡——廖春妹收藏刺繡藝術展”展品時期有明、清、民國至到現代。每一件刺繡都十分精緻,色彩搭配十分協調,做工十分精細,讓人歎為觀止。

“讀史使人明智”隻有了解過去的人文曆史發展,我們才能更好的建設未來。雖然台州不是我的故鄉,但是我們在台州生活四年,在這學習知識,這裡有我們的同學,恩師,這次參觀讓我們了解了台州的曆史,使我們對這一方土地更多了一分熱愛與留戀。

 

參觀台州博物館之感

16環境工程林成程

我們常常說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外地遊客來了可以了解本地文化,而當地人也可以通過博物館來增長曆史和文化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素養。換句話說,博物館是城市中傳播曆史文化和藝術的文化客廳。

來到台州小半年,卻從未參觀過台州博物館,的确有些慚愧。所以抱着了解台州文化的心,我參加了以“傳承曆史文化  深化黨性修養”為主題的“黨員沙龍”活動。上周六我們環境工程的學生就随着帶隊的輔導員王培蕾老師來到台州博物館。

一樓作為臨時展廳,沒有過多的展示,所以我和小夥伴們直奔二樓。

在博物館第二層的“山魂海魄”廳裡,展現了古代台州勞動人民依山傍水的生活。剛進去,就看到一塊布置的仿真田野,可愛的麋鹿豎着耳朵,眼睛盯着遠處,離它不遠處,還有一隻野兔,地上的雜草特别的真實,簡直以假亂真了。館内還介紹了一些海裡的植物,标本泡在溶液裡,一邊還有專門介紹的文字。館内人很多,有老人也有小孩。小孩子常常很興奮,拉着爸爸媽媽到處跑,驚呼着所見之奇妙。令我驚訝的是,他們雖然年紀尚小,也知道館内展品不能随意觸摸,還會提醒同行大人遵守規則。

在博物館第三層的“大地情懷”廳裡,展示了很多古代的器皿和工具,有完整的也有破損的。剛進去展廳,我就看見裡面的人們踱着步,細細觀賞着,還不時感慨古代人的智慧。在詢問過志願者是否能拍照得到肯定回答後,我拿出手機,關閉閃光燈,将這些閃耀着曆史光芒的展品留在手機裡,待以後細細品味。即使是破損的展品,我也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沉重感,這些器皿在當年被我們的祖先辛苦制作而成,經過先人的摩挲,幸運地保留至今,承載着厚重的曆史意義。所以,我們稱它為文物,是人類在曆史發展過程中的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産。

在博物館第四層,展示了大量的台州刺繡。我在網上查到相關資料說,台州刺繡在北宋年間達到最高水平,在光緒三十二年,又吸收融合了西方抽紗工藝,形成了立體感強、獨具風格的“海門雕繡”。經過曆代民間藝人的傳承創新,台州刺繡的針法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到抽、拉、鑲、貼等200多種。台州刺繡也以獨有的“雕平繡”而享譽海内外。看到那些精緻的展品,我贊不絕口,确實太逼真太栩栩如生了。

回到學校後,我已經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了。

 

博物館之行

16環境工程趙濱楠

2017年3月25日,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環境工程專業學生黨支部舉辦以“傳承曆史文化  深化黨性修養”為主題的“黨員沙龍”活動。輔導員王蓓蕾帶領我們參觀台州博物館,了解台州曆史文化。

為什麼去參觀博物館呢?我想,那是因為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展品豐富、内涵深厚的博物館,往往濃縮了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文化曆史精髓。博物館可以說是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設施,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園,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承載者和傳播者。經過公交車和步行,終于看到台州博物館的輪廓,這個建築物在正面看風格簡明卻又不失氣勢。進入館内,幹淨明亮,秩序井然,内心不禁感慨。

除一樓的臨時展廳外,其他三層都是圍繞台州的曆史發展所陳列展品的。除了一些珍貴的曆史文物外,博物館還采用模型、3D技術來還原當時台州人民的生活百态。二樓的“山魂海魄”廳有人民造漁船的模型展出,有漁民捕魚的場景模拟,也有台州的曆史古迹模型,場景之仿真令人大開眼界。三樓的“大地情懷”廳的無骨花燈讓我大開眼界,整個花燈沒有一根骨架來支撐卻棱角分明。一個個明亮的花燈挂在上頭,營造了元宵節的氣氛。我想,古人的元宵節一定很熱鬧很有趣味。

四樓展廳的繡品展出最讓我驚歎。布錦上繡的文字一筆一劃明了,甚至連筆鋒都清晰可見,即使這麼多年過去了,仍然精緻。展品中有幾幅水墨畫,若不走近了看,你絕對發現不了那山那水那人是一針一線繡上去的,這讓我驚歎許久,停駐不前。展品中還有镂空繡的手帕,雖說如今技術發達,我想也做不到如此精美。

這些展品在當時應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每個手巧的姑娘都能做上一些。然而現在能做到的人确實不多了。現在我常常想,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我國傳統的藝術技藝卻步履維艱,我們作為大學生真的應該多關注我國傳統文化精髓。

通過這次“黨員沙龍”活動,我收獲頗豐,對刺繡藝術多了很多興趣。中國刺繡藝術百花齊放,博物館展現的台州刺繡也是刺繡百花園中盛開的一朵奇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這一塊珍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