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黨建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人民日報評論員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系列文章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14-11-12 點擊數量:

 

本周目錄:

一、人民日報評論員: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法治保障——一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二、人民日報評論員:準确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标——二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三、人民日報評論員: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三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四、人民日報評論員:用法治為全面深化改革護航——四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五、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五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六、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六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人民日報評論員: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法治保障

——一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對于行進在現代化之路上的中國,法治是繁榮穩定的基石;對于掌舵民族複興航船的中國共産黨,法治是執政興國的支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号。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凝聚了全黨智慧,體現了人民意志,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個全局性問題,必須将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紮實抓好落實。

  “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如果說17年前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啟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偉大航程,那麼十八屆四中全會再次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則是在這條道路上的一次曆史性跨越,體現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認識的突破、手段的創新。全會提出的新觀點、新舉措,必将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制度框架,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法治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改革開放以來,從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到建設法治政府、完善司法體制,中國發展的進程,也正是法治進步的過程。實踐證明,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态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保障。今日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可說前所未有。快速發展期,面對多元利益訴求如何定紛止争,促進公平正義?改革深水區,面對多樣實踐探索如何劃定邊界,掌握改革航向?社會轉型期,面對多變思想觀念如何調和鼎鼐,凝聚廣泛共識?越是在關鍵時刻,越需要發揮法治的作用,讓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着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要跳出“曆史周期律”、實現長期執政,要走好“中國道路”、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要準确把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全會決定,就需要把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放在這樣的高度來理解。

這次全會提出了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涵蓋了依法治國各個方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曆史性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法治中國的宏圖正在徐徐展開。隻有以隻争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風,落實好全會的重要精神和全面部署,才能沿着法治道路、建設法治中國,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5

 

 

 

人民日報評論員:準确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标

  ——二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目标引領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正确的道路,必須樹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彙磅礴之力、收長遠之功。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标,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總目标,是貫穿全會精神的一條主線,既明确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為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隻有準确把握這一總目标,才能把全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

  準确把握總目标,就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實踐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确道路。現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持和拓展。在這一根本性問題上,我們必須樹立自信、保持定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去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标。

  準确把握總目标,就要明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總目标來部署、來展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幹工程,也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隻有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才能不斷為法治建設提供動力、激發活力,切實把全會部署落到實處。

  準确把握總目标,就要深刻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我們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處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階段,隻有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現代化,才能在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中赢得新勝利,确保國家長治久安,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正如全會對依法治國總目标的闡釋,既包括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根本政治方向,也包括形成五大法治體系的重點任務、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的基本原則、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總目标的豐富内涵,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來把握總目标、落實總目标,才能謀劃有主見、做事有章法,不斷推動依法治國進程。

  藍圖已繪就,目标在召喚,人民在期盼,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标,開創法治中國的新境界。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6

 

 

 

 

 

人民日報評論員: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三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正确的發展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鍵要有堅強的政治保障。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978年,中國隻有憲法和婚姻法等寥寥幾部法律。而截至20143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已經達到242部。這樣的數字,折射中國法治建設的曆史性成就。科學立法推動社會轉型,簡政放權打造法治政府,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義,法治思維化解矛盾糾紛……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堅持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中國的藍圖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此次全會,再次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正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體現了一以貫之的治國思想、執政理念。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隻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緻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别。

當前,社會轉型進入深水區,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顯。從打虎拍蠅反腐敗到全面深化改革,從民生持續改善到生态文明建設,要把依法治國方略落到實處,離不開黨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末端治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至關重要。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一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依法治國各領域工作,确保黨的主張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黨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自覺在憲法法律範圍内活動,黨員幹部要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恩格斯說過,一個新的綱領畢竟總是一面公開樹立起來的旗幟,而外界就根據它來判斷這個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隻要我們黨旗幟鮮明了,全黨都行動起來了,全社會就會跟着走。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我們就一定能完成好執政使命,建設好法治中國。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7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法治為全面深化改革護航

——四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改革駛入深海,離不開法治護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都需要法治提供全方位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一論斷,深刻闡明了法治與全面深化改革的關系。中國社會進入深刻變革期之後,無論是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還是調節社會關系、規範社會行為,都需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确保各項改革事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從我們黨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反複強調,到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一以貫之強調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再到黨的十八大強調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法治與改革始終相伴随。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到這次四中全會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之間有着深刻的内在邏輯,就是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内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在法治保障下不斷深化改革。

今天,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如不及時以法治方式疏浚改革洪流,以法治思維化解矛盾淤積,減少利益調配帶來的社會震蕩,緩解結構調整造成的轉型陣痛,勢必引發新的矛盾。在法治的引領下推進改革,在法治的框架内規範改革,是中國改革持續向前的基本保障。

建設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是改革的應有之義。中國的改革發展早已令世界矚目,但也要看到,以往發展中産生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存在,人民群衆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法治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也是人民維護合法權益的“重武器”。直面問題、聚焦問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發揮法治調和鼎鼐的作用,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切實促進公平正義,才能保證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順利推進。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和諧社會是法治社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搞好法治建設。改革經驗告訴人們,市場隻有和法治相結合,才能克服市場機制的盲目性。同樣,在和諧社會建設中,需要從解決人民最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住房等問題入手,依靠法治營造更加公平、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滾滾向前,共同放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8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五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平正義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法者,天下之公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離不開法治的有力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着眼于依法治國與公平正義的有機統一,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方位部署。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護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科學立法是引領。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财産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才能築牢人們共享人生出彩機會的堅實平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嚴格執法是關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内活動,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解決好執法不規範、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等問題,懲治執法腐敗現象,才能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牢牢樹立起法治權威。

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緻命破壞作用。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保障。“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無論是确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還是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更好服務于民,或是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保障人民群衆參與司法,都是為了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以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全民守法是基礎。“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領導幹部首先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而應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擔當起法治建設的責任。同時,也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全民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證。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9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六論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貫穿全會決定全篇的一條紅線,是管總的東西。在走什麼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全會釋放了明确的信号、指明了正确方向,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1954年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到改革開放後重啟“法律之門”;從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我們在長期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法治建設道路。這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内容。沿着這條道路前行,既不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更不全面移植、照搬照抄,才能解決中國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核心要義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隻有牢牢把握住這三個方面,才能确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才能立足中國實際建設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重大課題,有許多東西還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東西必須長期堅持。隻有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才能有力有序推進法治建設,這是根本保證;隻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人民權益,這是本質要求;隻有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是基本原則;隻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才能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這是基本方式;隻有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才能與國情相适應、與社會相對接,這是基本前提。這“五個堅持”,是我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基本經驗,決定着我們能不能搞好法治建設、邁向法治中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号角。廣大幹部群衆特别是各級領導,應當毫不含糊、立場堅定,不為噪音雜音所擾,不為錯誤思潮所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3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