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
(9)從一九四九年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複了國民經濟并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個曆史階段中,黨确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勝利是輝煌的。
(10)建國後的頭三年,我們肅清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殘餘武裝力量和土匪,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級的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企業并把它們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統一了全國财政經濟工作,穩定了物價,完成了新解放區土地制度的改革,鎮壓了反革命,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開展了打退資産階級進攻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财産、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對舊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進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勝利完成繁重的社會改革任務和進行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争的同時,我們迅速恢複了在舊中國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産一九五二年底已經達到曆史的最高水平。
(11)一九五二年,黨中央按照毛澤東同志的建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内,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總路線反映了曆史的必然性。
一、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國完成以後,國内的主要矛盾已經轉為工人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國家需要有利于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一定的發展,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也必然出現不利于國計民生的一面,這就不能不發生限制和反限制的鬥争。在資本主義企業和國家的各項經濟政策之間,在它們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之間,在它們和本企業職工、全國各族人民之間,利益沖突越來越明顯。打擊投機倒把、調整和改組工商業、進行“五反”運動、工人監督生産、糧棉統購統銷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驟,必然地把原來落後、混亂、畸形發展、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三、我國個體農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獲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産資料的貧農下中農,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貸甚至典讓和出賣土地,産生兩極分化,為了發展生産,興修水利,抗禦自然災害,采用農業機械和其他新技術,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業化的發展,一方面對農産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對農業技術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強,這也是促進個體農業向合作化方向發展的一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