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緻通過)
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曆史的回顧
(1)中國共産黨自從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六十年的光輝戰鬥曆程。為了總結黨在建國以來三十二年的經驗,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争。
(2)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産物,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在列甯領導的共産國際幫助下誕生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一九一一年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并沒有改變。無論是當時的國民黨,還是其他資産階級和小資産階級政治派别,都沒有也不可能找到國家和民族的出路。隻有中國共産黨才給人民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于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并進而轉入社會主義。中國共産黨成立時隻有五十多個黨員。黨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和廣大人民群衆的反帝反封建鬥争,很快發展成為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領導力量。
(3)中國共産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鬥争的過程中,經曆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争、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和全國解放戰争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鬥争和各個方面、各種形式鬥争的密切配合,終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和汪精衛控制的國民黨,不顧以宋慶齡為傑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背叛了孫中山所決定的國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結帝國主義,殘酷屠殺共産黨和革命人民。黨當時還比較幼稚,又處在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領導下,緻使革命在強大敵人的突然襲擊下遭到慘重失敗,已經發展到了六萬多黨員的黨隻剩下了一萬多黨員。
黨仍然頑強地繼續戰鬥。周恩來等同志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黨的“八七會議”确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會後舉行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江西邊界地區的秋收起義,創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朱德同志領導的起義部隊不久就到井岡山會師。随着鬥争的發展,黨創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海陸豐、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根據地,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其他許多紅軍部隊。在國民黨統治下的白區,也在艱苦的條件下,發展了黨和其他革命組織,展開了群衆革命鬥争。在土地革命戰争中,毛澤東、朱德同志直接領導的紅軍第一方面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紅軍各個方面軍曾連續擊敗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領導造成的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一方面軍不得不進行二萬五千裡長征而轉戰到陝北,同在那裡堅持鬥争的陝北紅軍和先期到達的紅二十五軍相會合。第二、第四方面軍也先後經過長征轉戰到陝北。紅軍主力撤離後的一些南方根據地,堅持了艱苦的遊擊戰争。王明左傾錯誤造成的失敗使革命根據地和白區的革命力量都受到極大損失,紅軍從三十萬人減到三萬人左右,共産黨員從三十萬人減到四萬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确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且在這以後能夠戰勝張國焘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曆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決定和實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黨領導了“一二·九”學生運動,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戰、抗日救亡的強大群衆鬥争。張學良、楊虎城兩将軍發動的西安事變以及我們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曆史作用。抗戰期間,國民黨統治集團繼續反共反人民,消極抗戰,因而在抗日的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我們黨堅持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政策,緊密地依靠廣大人民群衆,開展敵後遊擊戰争,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由紅軍改編的八路軍、新四軍迅速地發展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東北抗日聯軍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戰鬥。在敵占區和國民黨統治區,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鬥争。這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争才能夠堅持八年之久,并同蘇聯和其他國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戰争互相支援,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抗日戰争期間,我們黨從一九四二年開始在全黨進行整風,這場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在此基礎上,一九四五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了《關于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接着舉行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總結了曆史的經驗,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制定了正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統一和團結。抗日戰争結束後,蔣介石政府依賴美國帝國主義的援助,拒絕我們黨和全國人民關于實現和平民主的正義要求,悍然發動全面内戰。黨在全國各解放區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國民黨統治區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各階層人民鬥争的有力配合下,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積極合作下,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争,經過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和渡江作戰,消滅了蔣介石的八百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4)二十八年鬥争的勝利充分說明:
一、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在馬克思列甯主義的指導下取得的。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甯主義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找到了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确道路。這對于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二、中國共産黨是無産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是敢于并善于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鬥争的政黨。中國各民族人民從親身經曆中看到了這個事實,從而在黨的周圍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實現了我國曆史上空前強大的政治團結。
三、中國革命的勝利,主要是依靠我們黨所領導的完全新型的與人民血肉相連的人民軍隊,通過長期人民戰争戰勝強大敵人取得的。沒有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四、中國革命在各個階段都曾得到各國革命力量的援助,這是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但是中國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說是中國共産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依靠中國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經曆千辛萬苦,戰勝許多艱難險阻才取得的。
五、中國革命的勝利,在我國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曆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曆史。勞動人民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個人口占全人類近四分之一的大國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也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前進的信心。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鬥争的發展具有深刻的久遠的影響。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無數先烈和全黨同志、全國各族人民長期犧牲奮鬥的結果。我們不應該把一切功勞歸于革命的領袖們,但也不應該低估領袖們的重要作用。在黨的許多傑出領袖中,毛澤東同志居于首要地位。早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以前,毛澤東同志就已經明确指出無産階級領導農民鬥争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在這個問題上的右傾危險。革命失敗後,他是成功地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保存、恢複和發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在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二十二年中,毛澤東同志和黨的其他領導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難,逐步制定和領導執行了使革命由慘重失敗轉為偉大勝利的總的戰略和各項政策。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多次從危機中挽救中國革命,如果沒有以他為首的黨中央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和人民軍隊指明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們黨和人民可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同中國共産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一樣,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在黨和人民集體奮鬥中産生的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